电影《无人知晓》,为什么不去求助警察,或者找社会福利机构? -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电影《无人知晓》,这部电影根据曾经轰动一时的西巢鸭弃婴事件改编,而现实却残酷得多:同样一个不负责任的母亲,几个孩子生活的屋子里一片肮脏,弟弟病死后被塞进柜子,警察来时遗体已经发臭;妹妹被打死后埋尸山里……最后长子被送进少管所,母亲被判刑,另外两个孩子被送进孤儿院,一个本就摇摇欲坠的家庭完全坍塌。相比而言,似乎电影是多少保留了一点希望的吧。
我在这部电影中看到,除母亲之外,一些世俗的问题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孩子们来说同样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儿童不能打工,几个孩子各自的父亲也纷纷推卸责任。几个孩子在经济上完全无能为力,最后被断水断电断煤气,房子都差点不保,只能去公园里洗澡洗衣,捡杂货店的过期食品以果腹。为什么不去求助警察,或者找社会福利机构?
电影里阿明与杂货店店员的一番交谈道出了真正的原因:“不行。我们没有户口,到了那里他们会把我们分开的。”这无疑提出了不完备的社会福利机制与家庭私人权益之间的冲突:这个特殊的家庭没有户口,没有监护人,甚至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然而,在长时间的共同生活中,他们已经培养出了亲情,无法分离。
这时候,我们多么希望从一开始就会有人察觉到他们的异常,避免遗弃事件的发生;我们多么希望社会对他们的身世能够予以理解并给予适当的补贴;我们多么希望对于这种特殊的情况,政府可以用一种更灵活而富有温度的方式,解决他们的困难。然而这些都没有。甚至于他们没钱买药却也不敢踏入医院的门槛,只能让最亲爱的人渐渐地在自己的身旁冰冷下来。在摇摇晃晃的电车上,阿明落寞悲伤却没有一滴眼泪的双眼,是这个社会对他的折磨的最深层次体现。
然而,逝者如斯,擦干眼泪之后,生活还要继续,日子再苦也要过完。因此,影片也不无希望感地终结于重新组成的四人家庭归家时并排的背影,久久地定格在摄像机的镜头里。电影中的妈妈,她一会喜一会悲,她在表演,在挣扎,她会在睡梦里无助地流泪,白天又若无其事地上班。她还要学着应付这个世界,最后应付不了干脆逃离了这个世界。她无法给予孩子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本领。
影片里无数温暖的小细节简直美好得让人落泪:一盏孤灯下一家人温暖的泡面晚餐,老二京子漂亮的玩具钢琴,旧花盆里开出的小野花,老三小茂在自动贩售机里找到的硬币,小妹妹小雪吱吱响的小红鞋,更不要提无处不在的明媚的阳光以及细碎光线包裹下的孩子欢笑的脸……然而影片所包含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议题却又像是悬在蓝天上的一朵乌云,压抑着每个观众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