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望阿凡达救世有点难,但看完也许能让有软肋的你心情好点 -
《阿发达2:水之道》如期上映,而在这个时节上映的结果可能也如大家所料——票房市场略显黯淡无光,远未满足“2022票房力挽逛澜”这样的预期,热议度也远不及当下的民生社会话题更火爆和切身。
都说文艺作品可以抚慰人心,但那也要分时节和场合,不能这边还在余震和救援呢,那边就开始歌唱。歌声可以熨平很多创伤,但对事发现场的各项工作可能也于事无补。
技术是技术,永远不会成为电影的全部
在十三年前的经典余味儿中,在对卡梅隆大神的期许中,在电影院的座椅上仿佛已经长出野草的焦灼等待中,与其说人们对《阿凡达2》有着多高期望值,不如说大家是多么期待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神作来一扫阴霾。
但问题是《阿凡达2》做不到,詹姆斯·卡梅隆做不到,甚至整个好莱坞工业体系也做不到。从编剧和最终画面呈现来说,工业流水线已经很难通过故事本身来打动人心了。时至今日,作为工业产品,电影可以取悦观众,可以通过炫技来讨好眼球,可以通过刺激的情节或者画面来买通大家,但很难再用一部神形兼备的完整作品形式来真正意义上的震撼观众了。
卡梅隆说:“如果不是以3D的方式观看,你也是没看过这部电影。就好比一部电影,能看彩色,为什么要看黑白?如果没有在影院观看3D版《阿凡达:水之道》,就等于只看了部黑白电影。”我的理解是,这是一部聚焦在特效和画面的电影,对于故事本身你大可不必去较真和期待。家庭,伦理,混战,亲情,勇气,坚持,等等,这些人类已经书写了几千年的真善美,在卡梅隆的原创故事中没有什么新意。换言之,这部电影除了画面,一无是处。所以卡梅隆说“不是以3D的方式观看就是没看过这部电影”。于故事,编导大概想的是取一个最大公约数、最不错的正确——“一家人什么时候都要在一起”,来满足观众的基本需求;于画面,那么则是要你领略一种极致的审美,在泛着不存在的美轮美奂中,你得瞪大眼睛去观赏3D带来的震撼。
是的,对于《阿凡达2》我也愿意用上“震撼”一词,但仅此而已。但倘若你要非得再来个“太震撼了”、“太了不起了”,我则觉得没有必要。卡梅隆孜孜以求的技术和美学,在通过大银幕传达给观众时,那也无非跟精致的动漫电影没什么太大区别。所谓的真实,已经在不停的转换中消失殆尽了。《阿凡达2》提供的“真实”,在通过技术映射到人的大脑中时,它留下的残骸就是如此,不管是IMAX,还是3D、4K等技术,也挽救不了这个真相。
卡梅隆在接受采访时说过,有些电影意义非凡,值得郑重对待,正如我们跟“信念”达成了一种契约,他希望大家对这种电影有着“坚定不移的专注”。但问题是,投身于电影院中确实有助于观众专注力提升,而当我们面对电脑显示器或者自家的投影设备时,也可能产生所需的专注力。尤其是当流媒体更加丰富多元,所谓电影的形式也正在向个性化设置延展,电影未来更多存在于显示器还是大银幕中,还真是个不一定的事。
张艾嘉今年在金马上领奖时也曾表达过担心,她很怕电影被小荧屏取代。不管是香港的戏院文化,还是集中观影大银幕的几代人记忆,这些似乎都是仅仅是艺术的一种形式而已,它们被取代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只要科技在滚滚向前发展,人们对艺术的感受力也不会因为形式改变而衰减。
作为疫后观影的“新起点”,相当高
从技术和最终呈现来说,《阿凡达2》仍然是十年前的作品,它没有在技术上再次超越,也没有在美学上让人二度叹为观止,有的只是在重复做一件过去成功的事情。尽管它仍然是成功的,但跟当年的《阿凡达》横空出世相比,差的不是那么一点半点意思,甚至连剧情在勾勒人性上的也不如第一部走得深远。
但事实上,在眼下以电影院为代表的消费场景一片萧条中,在这样的疫情搅扰、各行各业都在充分感受冬天的时候,看这么一部欢乐温暖的合家欢电影,还是颇有治愈功效的。也许《阿凡达2》不会成为2022疫后消费市场的拯救者,但以此为起点,期待下一个春暖花开也是非常恰当的。
片中没有用力刻画杰克英勇的一面,反而将他的犹豫、迟疑表达了出来,但在困难面前,一家人在一起,在那份把软肋变成盔甲的勇气和执着作用下,最终战胜了一桩桩险阻和困境。你得知道,在人生的绝大多数时候,你面前的所谓绝境、危机、黑天鹅、海啸、纷乱,都会过去,哪怕你什么都没做,很多问题也会通过时间的流逝来得以解决,你所要克服的仅仅是恐惧的心理和继续勇敢地向前走下去的行动力。不停歇,不放弃,可能就是唯一正确的操作,无论对于强者还是弱者来说都是如此。
倘若你经历过一次股市上的牛熊转变,恐怕以后也不会在非必要之时轻易产生慌张,乃至做出错误判断;倘若你阳过一次经历了新冠感冒从发病到症状消失,你很大概率也就不会再对这种传染病产生额外的恐惧心理,你甚至还会之前的囤药、无端焦虑感到一丝好笑。萨利一家拼的是邪不压正、纳威人会继续守护潘多拉星球,而你赌的是人类不会就此完蛋。你看,我们其实都是胜券在握,赢的概率永远大于输。